古時的日本人一直認為山林是非常神秘的地方,山上住著各種神明。他們相信在3月16日是播種插秧的開始,同時也是耕作的神明從山上來到田裡的日子,並會在田裡待到收成結束(大約在11月16日或10月16日)。在3月16日這天耕作的人們會準備16顆糰子用來迎接神明,向祂祈求豐收,在神明回山上的日子(11月16日或10月16日)亦會以16顆糰子來送祂回去。所以3月16日及11月16日都被稱為「16糰子之日」。
▲毛豆泥糰子
▲黃豆粉糰子
▲草糰子
在平安時代中期,由於仁明天皇時代有疫症蔓延,決定在848年6月16日把天皇元號從「承和」改為「嘉祥」,在當天舉行了「嘉祥の儀式」,把十六個和菓子供奉給神以希望化解厄運及招來健康。後來,16這個數字跟和菓子就扯上了關係,在供奉時通常都是以16為準。
推測日本最早吃丸子是從繩文時代開始的,當時生活上的櫟木、柞木等的果實取得容易,從這些果實可粹取出粉狀的東西,將這種粉狀的東西,以土器等物品作成糊狀的粥或丸子來吃,可能是覺得丸子狀的東西吃起來很美味,就算後來已經開始食用穀物了,還捨不得除去吃丸子的習慣,而一直流傳到現在吧!
室町時代就已經開始把丸子串成一串來吃了,在1600年的時候,丸子大部份都是以五個一串。丸子較普及的年代是在江戶時代的1700年,那個時候,有句話說「比起花…還是團子」,賞花對日本人來說,即使到了現代酒和便當還是不可或缺的,但是在當時丸子可是主角哦!同一個時期,一個丸子是一錢,一串丸子是5錢,到了1760年代,開始發行4錢的貨幣,所以一串就變成4個丸子囉!
▲豆沙糰子
▲御手洗糰子
▲烤糰子
▲花見糰子
▲月見糰子
▲笹糰子